网站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行业动态 >> 欧航产品质检流程大公开:毫厘之间的品质坚守
详细内容

欧航产品质检流程大公开:毫厘之间的品质坚守

第一次走进欧航的质检中心时,正赶上质检员小李用卡尺测量一块瓷砖的对角线。他蹲在地上,眼睛紧盯游标,手指轻轻滑动刻度,嘴里念叨着:“1200.02 毫米,刚好在误差范围内。” 旁边的不合格品区里,几块瓷砖因为 0.3 毫米的偏差被贴上了红色标签。质检部王经理告诉我:“对欧航来说,质检不是‘挑错’,而是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守护,哪怕是毫厘之差,也绝不放过。”

1b8e204e57b8b684f91a50eaa5b59dd0_bg_6366171aa833f.jpg

一、原料质检:从 “源头” 把好第一道关,不合格的料 “一粒不用”

欧航的质检,早在原料进入工厂前就已经开始。在原料仓库门口,我看到几辆货车正在排队,每辆车的车厢上都贴着 “原料批次单”,上面标注着产地、成分、生产日期等信息。质检员老张正拿着取样勺,从不同位置舀出原料粉末,装入密封袋。“这些原料来自不同矿区,就算是同一批,成分也可能有差异,必须每车都检。” 老张边说边把样品送到实验室。


原料实验室里,十几台仪器正在运转。技术员小周把样品倒入 “激光粒度分析仪”,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颗粒大小的分布曲线。“我们要求原料颗粒的均匀度达到 95% 以上,要是粗颗粒太多,烧出来的瓷砖容易开裂。” 小周指着一条波动较大的曲线说,“像这种就不合格,得退回供应商。” 除了粒度,原料还要检测白度、含泥量、放射性等 12 项指标 —— 白度误差不能超过 1%,含泥量必须低于 0.5%,放射性要达到国家 A 类标准才能使用。


最严格的是 “杂质检测”。在磁选车间,原料要经过三次磁选,剔除铁屑等金属杂质;之后还要通过 “色选机”,利用光学原理挑出异色颗粒。我亲眼看到色选机把一粒褐色的小石子从原料中分离出来,老张说:“这粒石子要是混进去,烧出来的瓷砖上就会有个黑点,就算只有芝麻大,也是不合格品。” 去年有一批原料因为含泥量超标 0.1%,欧航直接整批退回,损失了十几万元,但王经理说:“原料不行,后面再怎么努力都白费,这道关必须守住。”

二、生产过程质检:“步步紧盯”,不让瑕疵有机会 “成型”

原料合格后,还要经过成型、施釉、烧制等十几道工序,而质检人员的身影,出现在每一个关键环节。在成型车间,质检员每隔 10 分钟就会随机抽取一块砖坯,用靠尺测量平整度。小李把靠尺贴在砖坯表面,用塞尺检查缝隙:“平整度误差不能超过 0.2 毫米,要是这里鼓一点,烧出来就会翘边。” 有一次,他发现一批砖坯的平整度偏差了 0.3 毫米,立刻通知车间调整模具压力,避免了整批砖坯报废。


施釉环节的质检更是 “细致入微”。施釉后的砖坯要经过 “视觉检测台”,高清摄像头会拍摄砖面的每一个角落,电脑自动识别针孔、气泡、釉面不均等问题。同时,质检员还要用手触摸砖面,感受釉层的厚度是否均匀。“釉层太厚容易开裂,太薄又会影响耐磨性,必须控制在 0.5-0.8 毫米之间。” 小李边摸边说,他的手上有一层厚厚的茧,那是常年触摸砖面练出的 “手感”—— 哪怕釉层厚度差 0.1 毫米,他都能摸出来。


烧制环节是瓷砖品质的 “关键一跃”,窑炉旁的质检岗 24 小时有人值守。质检员要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窑炉的温度、湿度、传动速度,确保烧制曲线符合标准。“温度高 10℃,瓷砖就会变形;低 10℃,又烧不透。” 窑炉质检员老郑指着温度记录表说,“去年冬天有次窑炉温度突然波动,我们连夜调整,才保住了整窑瓷砖。” 出窑后的瓷砖还要经过 “冷检”,用手敲击砖面,听声音判断是否有内部裂纹 —— 声音清脆说明合格,声音沉闷就可能有暗裂,必须剔除。

三、成品质检:“全项考核”,连 “看不见的地方” 都不放过

瓷砖出厂前的成品质检,堪称 “全面体检”。在成品检测车间,我看到几十块瓷砖整齐排列,质检员正在进行 “对角线偏差” 检测 —— 用卡尺测量瓷砖的两条对角线,误差不能超过 0.5 毫米。“要是对角线不准,铺贴时就会有缝隙,影响美观。” 小李拿起一块对角线偏差 0.6 毫米的瓷砖,毫不犹豫地贴上了 “不合格” 标签。


除了外观,瓷砖的 “内在性能” 检测更严格。在耐磨检测区,一台 “耐磨试验机” 正在对瓷砖进行测试:钢轮带着磨料在砖面转动,模拟日常踩踏磨损。测试后,用色差仪检测砖面的磨损程度,磨损量不能超过 0.1 克 / 平方米。“我们的瓷砖要能承受 5000 次耐磨测试,相当于家庭使用 10 年以上的磨损量。” 王经理说。


防滑性能检测也必不可少。质检员把瓷砖放在 “防滑测试仪” 上,洒上模拟雨水的溶液,测量瓷砖的摩擦系数 —— 干燥状态下摩擦系数≥0.7,湿润状态下≥0.5 才算合格。我看到一块瓷砖因为湿润状态下摩擦系数只有 0.48,被直接打入不合格品区。“防滑性能关系到用户的安全,哪怕差 0.02,也不能出厂。” 王经理的语气格外严肃。


更让人意外的是 “隐性检测”。瓷砖要经过 “冻融测试”:在 - 20℃的低温下冷冻 4 小时,再放入 50℃的热水中浸泡 4 小时,反复 20 次后,检查是否有开裂、剥落;还要进行 “耐酸耐碱测试”,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24 小时,观察砖面是否有腐蚀。“这些测试模拟的是极端使用环境,只有通过了,才能确保用户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用得放心。” 小周解释道。

四、品控文化:不是 “制度要求”,而是 “习惯成自然”

在欧航待了一整天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精密的仪器,而是员工们对品质的 “本能坚守”。中午在食堂吃饭时,我看到一位车间工人拿着一块有细小划痕的瓷砖,找到质检员:“这块砖刚才搬运时不小心划了一下,虽然不明显,但还是算不合格吧?” 质检员检查后,果然把它归入了不合格品。


王经理告诉我,欧航实行 “全员品控” 制度,每个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挑出不合格品,哪怕是自己生产的。“去年有个老师傅在施釉时,发现釉料里有个小杂质,立刻停机清理,虽然耽误了半小时生产,但避免了一批瓷砖出问题。”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,还体现在 “不合格品处理” 上 —— 所有不合格的瓷砖都会被粉碎后重新用作原料,绝对不会流入市场。“我们宁肯损失成本,也不能砸了‘欧航’的招牌。” 王经理说。


下午离开时,我路过成品仓库,看到工人正在给瓷砖打包,每块瓷砖上都贴着 “质检合格标签”,上面印有质检员的编号和检测日期。王经理说:“这个标签就是‘责任状’,要是用户发现问题,能直接找到对应的质检员。” 仓库门口的墙上,挂着一面 “零投诉” 锦旗,那是去年经销商送来的 —— 因为全年没有一块欧航瓷砖因质量问题被投诉。


站在厂区门口,看着满载合格瓷砖的货车驶出,我忽然明白:欧航的品质坚守,从来不是靠 “严苛的制度” 硬撑,而是融入在每一个环节、每一个员工的习惯里。从原料里的一粒杂质,到瓷砖上的 0.1 毫米偏差,再到耐磨测试中的 0.01 克磨损量,他们守住的不仅是产品的品质,更是用户的信任。


其实对消费者来说,所谓 “品质”,从来不是华丽的宣传,而是那些藏在毫厘之间的细节 —— 是平整的砖面、精准的尺寸、可靠的性能,是哪怕用了十年,依旧像新的一样的踏实。而欧航的质检流程,就是用最较真的态度,把这些 “踏实”,一点点变成现实。


某某供热采暖

Copyright 2014-2025,www.xxxxx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
联系热线:400-000-0000

公司邮箱:123456@abc.com

公司传真:123456abc

公司地址:某某市 某某去  某某街道101号

技术支持: 举商建站联盟 | 管理登录
seo seo